早上,悠悠在客厅里玩耍,但是当看到妈妈收拾东西的时候,突然开始哭喊:“妈妈,妈妈……”悠悠妈面对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觉得很心痛,但又必须去上班。该拿孩子怎么办呢?又不能带孩子去上班,就算是这样,总有一天,孩子也要自己独立的呀!从断奶,到孩子上幼儿园再到分房睡等等,孩子都需要面对分离,从分离中逐渐成长。

孩子产生这样的反应,是出于自我保护而产生的一种分离焦虑。在孩子大约六个月的时候会开始对陌生的环境和人产生恐惧感,只有在妈妈面前才觉得安全,也就会出现宝宝十分粘人的现象。

而据专家介绍,分离焦虑一般出现在一周岁之前,因此此时的婴儿正在形成最初的社会性依恋,而且在14-20周时达到顶峰,然后在整个婴儿期和学前期,其强度会慢慢的减弱。分离焦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“爱别离”,家长能做的就是想办法减轻“分离焦虑”带给宝宝痛苦。

一、“爱别离”使宝宝出现“分离焦虑”,影响生理和情绪

“分离焦虑”可以说是很痛苦的,但是却又不得不面对,因为孩子经过分离初次体验过和父母分离的痛之后,才能够形成真正的自我,与现实社会建立起连接。孩子面对分离都会产生不适感,通过一些生理变化以及一些情绪变化来表现出来。

1、生理表现

孩子想要家长更多的陪伴,往往可能出现喜欢抱睡的现象,在该睡觉的时候,拒绝在床上睡觉。并且在晚上睡觉的时候还可能会做噩梦,进而出现夜哭或者尿床的现象。有时候面对亲人的分离,还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呕吐、恶心等症状。有些孩子会抵抗力下降,出现各种病症。这些都是孩子由于分离所产生的一些生理反应,通过这种反应,来让家人觉得他需要有人照顾。2、情绪上产生的变化

在情绪上,可能会造成孩子拒绝与外界接触。比如在幼儿园玩耍的时候,孩子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不合群的现象,对游戏都不感兴趣,处于自己的世界中,很少说话。与此同时,有一些孩子可能会害怕独处,害怕黑暗,这种恐惧感长期存在,会导致孩子失眠多梦,梦中惊醒等,还可能使宝宝的性格变得懦弱,没有自信。有些宝宝会通过过于激烈的反应来表达自己,大声哭闹、打滚、扔东西、不吃饭等行为来反抗。情绪上还容易变得易怒暴躁,一有什么不合自己的意思,就会产生过激的反应。

二、为什么宝宝会出现“分离焦虑”?

绝大多数婴儿在6到8个月大的时候,会开始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分离焦虑,有的孩子开始得晚一些,在孩子2岁之前都有可能出现分离焦虑。

孩子产生分离焦虑也并不是坏事,只是孩子与家长形成了较为亲密的依恋关系。但是家长不能一直都陪着孩子,孩子需要成长,因此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来面对分离焦虑。在此之前,便要在弄清楚宝宝为什么会出现分离焦虑。

1、缺乏安全感

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,安全需求仅次于生理需求被排在第二位。这种心理上的安全感有两种:有关生存的安全感,即一种环境的安全,那些经历过重大灾难,或者因为变故流离失所的人往往会存在这种安全感的缺失;另一种是涉及关系的安全感,即对于一种关系的确定性,是否有足够的信任,比如“妈妈是否爱我”、“妈妈会不会离开我,会不会丢下我”等等。

孩子的安全感来源于家人,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,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不知道的情况下离开,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己被遗弃的感觉。有时候生活环境的不稳定,让孩子总是处于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。孩子便不能对于父母以及环境建立起较为强烈的依恋感,便会造成缺乏安全感的现象。当父母离开时,孩子心中会想“妈妈是不是会丢下我?”之类的想法,便会产生较为强烈的分离焦虑。

2、父母溺爱

如果父母过于溺爱孩子,让孩子产生很强烈的依恋感,孩子便会离不开父母。当父母离开的时候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。比如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,过的是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的日子。有一天忽然要自己一个人来到陌生的环境,开始独立生活,而孩子觉得什么都不会,并且这种陌生的氛围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不安感和不适应感,进而产生焦虑的情绪。

3、与孩子自身性格有关

在孩子离开家长的陪伴的时候,有些孩子较为外向,能快速适应新的环境,有些孩子较为内向,对于新环境有恐惧感,难以适应新的环境。不愿意接触陌生人,少言少语,更容易产生依恋心理,分离焦虑便会更加强烈。

三、面对“妈妈,不要走!”的恳求,如何减轻分离焦虑?

当宝宝出现分离焦虑,是孩子开始走向独立的开端,想要减轻这种焦虑感,只要家长用对方法,便能够让宝宝轻松面对,平时家长可以和宝宝做一些游戏来建立信任与安全感。

1、给孩子一些空间

其实家长在家的时候,给孩子自己玩乐的空间,反而能够让孩子减少对于家长的依恋心理。孩子能够自娱自乐,玩自己的积木,汽车,玩偶等,家长在旁做自己的事情,让其学会独处。但这种独处刚开始需要家长的看护,以保证宝宝的安全,让宝宝不要吃玩具。还可以给宝宝不时进行一些交流,让其产生安全感的同时,也能够通过营造的距离感减少宝宝的依赖感。平时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去帮忙做一些事情,来制造一种短暂的分离,比如,家长让孩子去帮忙买盐等,做一些力所能的事情。

这样做能够让孩子学会与自己独处,也能够在不经意间淡化分离的痛苦,还能不断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。

2、告诉宝宝去做什么,不会不辞而别

如果家长没和孩子告别就离开了,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家长把他给抛弃了,让孩子产生较为严重的分离焦虑。不如在离开宝宝之前和宝宝好好告别一下,用一句再见,作为一份承诺,时间久了,便会建立起宝宝对你的信任,便不会产生过于强烈的分离焦虑。比如,有时候去买菜,可以和宝宝说:“妈妈出门去买宝宝喜欢吃的菜,很快就会回来了。宝宝在家乖乖等妈妈。”一定不要不辞而别,不然当宝宝找不到人的时候,会加深这种焦虑感。再见到宝宝的时候,可以问宝宝都做了些什么,有没有什么好玩的等等。让宝宝觉得即使分开了,还是可以再见到,只是暂时的分离。

《爸爸去哪儿》中嗯哼出现分离焦虑的时候,杜江的处理方式就很赞。当杜江回来的时候,先问嗯哼:“上一次与爸爸分开后,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吗?”,嗯哼思索片刻说:“没有。”很简单地让嗯哼放下焦虑感,从和爸爸的分离恐惧中走出来。然后杜江又问嗯哼:“那这一次呢?”嗯哼说:“这次也没有不好的事情发生。”并且对于自己独自完成任务很有信心。在之后,虽然杜江不在嗯哼的身边,嗯哼也能够很快就进入状态,也不会焦虑了。

3、给宝宝挑选一个陪伴物

当父母离开宝宝的时候,孩子可能会因为没有熟悉的东西觉得恐惧不安。甚至在睡觉的时候也会觉得恐怖,但如果给宝宝一个可以依恋的陪伴物,可能就能够减缓孩子的恐惧心理。这个陪伴物可以是孩子比较喜欢的玩具,也可以是毛绒玩具等等,在心理上能够让宝宝产生安全感。当家长不再宝宝身边的时候,能够有陪伴物可以依恋,进而能够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。

4、玩一些分离游戏

孩子最喜欢的就是玩,可以通过一些较为简单的游戏,对孩子进行锻炼,让孩子能够知道分离之后,妈妈还会回来,妈妈还是爱他的。

躲猫猫游戏

已经能够独立行走,年龄大一些的孩子,家长可以陪孩子玩躲猫猫的游戏,建立孩子物体恒存的意识,知道东西不见之后可以找回来,妈妈离开之后还会再回来,只是暂时离开了一会儿。可以让宝宝闭上眼睛,数十个数之后,妈妈躲在屋子里的某个角落,让宝宝来寻找。也可以转换角色,让宝宝藏起来。这样的游戏能让宝宝逐渐明白,妈妈会暂时离开,但是妈妈还是存在的,一定会回来。

闹钟游戏

可以通过短时间的分离游戏,来锻炼宝宝的适应能力。用闹钟定时,妈妈和宝宝约定多久之后见,刚开始的时候定一分钟,当一分钟过后,妈妈准时出现在孩子面前。然后逐渐延长时间,让孩子慢慢适应分离,清楚父母离开之后,会按照约定回来。这在一定程度上,能够逐渐降低孩子的分离焦虑。